本学期以来,我市各学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相融合,结合校情开展特色劳动体验活动。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使学生明白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更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弘扬了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南开大学师生进社区体验创新性劳动
日前,南开大学学生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带领下,在和平区朝阳里社区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服务学习:饮用水与健康》社区花园雨水利用创意劳动实践课。在创意劳动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创新性劳动,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起来,在师生“同学、同研、同行、同讲、同感、同思”中强化所学饮用水节水/利用知识,服务社会和体会自我价值。
《服务学习:饮用水与健康》是南开大学“基于师生共同体”理念的一门服务学习类课程,课程将“创新性劳动教育”作为该课程的“顶层设计”理念,将“创新设计思维五步法”引入教学,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创新性劳动,对社区、中小学、大学校园、偏远山区等社会群体提供“饮用水与健康”方面的服务性劳动,增强学生们在创新设计思维下,对劳动活动、劳动精神的体会。
天津大学特色劳动赋能全面发展
在劳动教育“赋能助力”计划启动会上,天津大学首个“一起劳动吧”活动站“百草园”正式揭牌。作为学校劳动教育“赋能助力”计划中的首个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百草园”位于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综合实验楼前,是一片占地2000平方米的中草药种植园。学校依托药学院的专业资源在这里开设“一起劳动吧”活动站,定期组织同学们在生机盎然的中药种植园里锄地、打垄、翻土、播种、浇水,感受劳动乐趣,体悟劳动精神。
天津大学劳动教育“赋能助力”计划旨在通过深化劳动教育实践,为“五育并举”赋能,为人才培养助力。学校聚焦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专业劳动实践教育和服务性劳动实践,创建了19个校内外“一起劳动吧”活动站、劳动创新实验室、劳动聚力空间,配备53名劳动教育兼职教师,举办“劳动赋能开放日”、“智造改变未来”劳动科技作品展等113场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覆盖学生5000余人次,满足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实现了劳动教育优质资源的交叉、协同、共享。
天津城建大学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
天津城建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专业课“结构创新设计与实践”的教学中,增加了大量劳动教育的内容与环节。课程引入“全国结构设计竞赛”比赛模式,构建了学生的真实任务情景,学生们通过学习、研究、力学计算、优化等过程,设计出最优的结构模型,然后进行杆件制作、模型装配、实验加载等实操,完成模型的制作与实验检验。课程将精心设计的劳动教育环节落实在学生各堂课的课下实践中,使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并通过老师细致讲解说明与示范操作、学生不断动手练习等强化手段,使学生举一反三,积累劳动经验,提高劳动技能。
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百花齐放
我市各中小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特长,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各种劳动教育活动。各校劳动教育特色鲜明,百花齐放。
在天津市第三中学软陶课堂上,学生们自由学习、锤炼意志、不惧辛苦,动手体会劳动的快乐。课堂负责教师介绍,软陶课程定位为“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劳动课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准备了多样的教学内容。
南开区第二中心小学重视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分学段劳动教育,一、二年级侧重强化学生的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教育,三、四年级侧重学生参与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五、六年级侧重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低年级的折纸、纸编,到中年级的泥塑、搭建,再到高年级的编织、绣花……在劳动课上,侧重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引导学生体悟劳动的辛苦和甘甜。
武清区梁各庄中心小学则立足学校周边实际情况,坚持开展“耕读文化体验”劳动教育,坚持以劳养德,以劳育人的劳动教育理念,传承传统的耕读文化,培养学生“知农事、爱劳动、亲农民、爱父母”的优秀品质,培养具有劳动素养的现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