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启航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付款方式 加盟

成都市二008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来源:天津家教网 日期:2010-3-11
成都市二008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
语       文
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其他类型的题。
A 卷 ( 共 100 分 )
                      第 I 卷 ( 选择题共 16 分 )
注意事项:
    1. 第I卷共2页,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 第I卷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请注意机读答题卡的横竖格式。
一、基础知识 (10分,每小题2分)
1.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zhuō),无论是令人厌恶(wù)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B.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yuè),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 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qì)里它们彼此呼唤,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hà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xī)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D.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zhì)比,庄严肃(sù)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 黄土高原啊,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博击!
   B.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枯干的心灵。
   C. 读书的要决,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D. 不管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概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        宝藏。
②在这次为汶川大地震举行的各种赈灾活动中,人们点燃一支支贮满真情的蜡烛,_________受灾的人们渡过难关,走出灾难。
  ③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只要拥有希望,一切都将过去。
  A. 寻找  祈求  尽管                         B. 寻求  乞求  尽管
  C. 寻找  乞求  但是                         D. 寻求  祈求  但是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B. 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C.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5. 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        。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A. 痛苦和快乐是相生相成的               B. 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C. 在生命中痛苦总是相伴的               D. 在生命中快乐总是相伴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8 题。 (6分,每小题2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节选自《公输》)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愿借子杀之              愿:希望
      B. 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
      C .吾义固不杀人            固:坚决
      D. 然胡不已乎              已:停止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将以攻宋                         B.子墨子闻之
   扶苏以数谏故                       辍耕之垄上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知而不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 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 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 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成都市二OO八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   文
题号
总分
总分人编号
分数
 
 
 
 
 
  
A卷
题号
总分
总分人编号号
分数
 
 
 
 
 
 
 B卷
 
第Ⅱ卷 (共84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5页,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得分
评卷人
 
 
 
三、 (12分)
 
9.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胡不见我于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课文原句填空。 (任选四句)(4分)
 (1) 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2) 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 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5)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1.根据下面提示或语境填空。 ( 任选两题 )(4 分 )
(1)在《 < 论语 > 十则》里,孔子提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这就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借“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表达了对梅花虽遭摧残,却仍保持高洁、坚贞品格的赞颂。
(3) 朋友即将远行,依依惜别。为表达你对朋友的不舍、宽慰或祝愿等感情,请你从所积累的送别诗中选出一句(含上下句), 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5 题。 (12 分 )
 
善待挫折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 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 有删改 )
12. 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第④段“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 一句中“往往”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 和“垫脚石”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分)
答: 绊脚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垫脚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 (4 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五、作文 (60 分 )
 
16. 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选一题。 (60 分 )
(1) 请以“震撼心灵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有一个人,他有四个儿子。他要他们分别去远方看一棵梨树。四个儿子分别选择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前往。
    当他们都回家后,他让他们形容自己所看到的情景。
    大儿子说,这棵树被青春的嫩芽所覆盖,充满了希望。
二儿子说,不是这样,那里树上花朵绽放,充满香气,看起来十分美丽,这美景是他从来不曾见到过的。
三儿子说,不是的,树上结满了果子,累累下垂,充满了生气和满足。
小儿子不同意他们三人的说法。他说那棵树很丑,枯槁、扭曲。
他就对儿子们说,你们都是正确的,因为你们每个人都只看到这棵树一个季节的风景。
读了这则材料,你会产生怎样的感触和联想呢?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 卷 ( 共 50 分 )
 
注意事项:
1.B卷共5页,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得分
评卷人
 
 
 
一、诗歌鉴赏 (4 分 )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____________”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分)
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 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二、文言文阅读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中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到传》)
【注释】
①三晋之兵:这里专指魏军。②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用急行军走百里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遭到失败(因与后续部队脱节) 。③白:使……露出白木。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齐使田忌将而往            将:率兵
  B. 士卒亡者过半矣            亡:死亡
  C.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约定
  D. 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孙膑为取得战斗的胜利,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 请归纳回答,并写出相应的依据( 用原文回答)。 (4 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 (22 分 )
(一) 名著阅读 (4 分 )
6.阅读名著,我们在作家所塑造的人物艺术画廊中,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比较人物形象,是阅读名著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所列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从所提供的三组人物中,任选一组进行比较。 (4 分 )
第一组: 林冲 (《水浒》)与武松(《水浒》)
第二组: 诸葛亮 (《三国演义》)与周瑜(《三国演义》)
第三组: 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鲁滨孙(《鲁滨孙漂流记》)
答:(1) 所选内容:第______组
  (2)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10 题。 (18 分 )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易宗明
    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辩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枝干。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苛责,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无喜无忧的杨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7.作者为什么以“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为题?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的“小枣树”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描写小枣树的意图是什么?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9.文章开篇写我将杨木桩“顺手捎回” 任意一插的情形,结尾却写“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杨木桩生命行走的历程是让人感动、令人感叹的。读完文章,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请结合你对生活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 (12分)
11.“大难更显大爱,天灾尤见真情。”“5·12”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活动中。前方,人们与时间赛跑,托起希望的生命,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后方,义务献血、义演、募捐活动在全国掀起了高潮。一个个动人的义举, 无不拨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弦。
为此,某电视台准备举办一场“爱的奉献”为主题的大型赈灾募捐义演。假如你是主持人,你该怎样说?请你为募捐义演写一段开场白。要求:主题明确;语言得体, 有感染力,富有文采;不少于60字。 (6分)
 
 
 
 
 
 
 
 
 
 
 
 
 
 
 
 
 
 
 
 
 
 
 
 
 
 
 
 
 
 
 
 
 
 
 
 
 
 
 
 
 
 
 
 
 
 
 
 
 
 
 
 
 
 
 
 
 
 
 
 
 
 
                                                                                                                                                                     60
 
 
 
 
 
 
 
 
 
 
 
 
 
 
 
 
 
 
 
 
                                                                                                                                                                     80
 
 
 
 
 
 
 
 
 
 
 
 
 
 
 
 
 
 
 
 
                                                                                                                                                                    100
 
 
 
 
 
 
 
 
 
 
 
 
 
 
 
 
 
 
 
 
                                                                                                                                                                    120
12.下面是一份分别对400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这个情况调查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
 
类别
主动回答
被动回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小学生
354
88.5%
26
6.5%
初中生
306
76.5%
72
18%
高中生
228
57%
118
29.5%
(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针对这一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都市二00八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A 卷 (100分)
一、(共10分,每小题2分)
1.A(应为chù)   2.B(A项中“博击”应为“搏击”; C项中“要决”应“要诀”;D项中的“慷概大方” 应为“慷慨大方”)    3.D(寻求:寻找追求;寻找:找;根据语境应选择“寻求”。祈求: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乞求:请求给予;根据语境应选择“祈求”。“但是”表示转折关系;“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根据语境应选择“但是”)    4.B(“触类旁通”指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用在此与语境意义不吻合,应为“息息相通”)    5.B
二、 (共6分,每小题2分)
6.C(固:应解释为“本来”)   7.D(D项都是表转折,解释为“但”“却”;A项前句“以”解释为“拿”“用”,后句“以”解释为“因为”;B项前句“之”解释为“这件事”,后句“之”解释为“到”、“往”;C项前句“于”解释为“在”,后句“于”解释为“对”)
8.C(公输盘并没有“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三、(共12分)
9.(4分)
(1)(2分)杀害(或“损失”)不足的(民众)而去争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 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智”的意思计1分)
(2)(2分)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见”的意思计1分)
10.(4分)(1)天山共色  (2)山岛竦峙   (3)举杯邀明月    (4)带月荷锄归     (5)蜡炬成灰泪始干  (6)夜阑卧听风吹雨
(说明:每填对一空计1分,如有错字、漏字、添字之一者,该空不计分)
11.(4分)(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3)参考示例:①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或“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说明:评分标准同第10题 )
四、 (共12分)
12.(3分)主要运用了事实论证方法(或:例证法)。文中运用司马迁和贝多芬的事例,更有力地论证了“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一观点,进一步增强了说服力。 (明确方法计1分;准确说出好处计2分,意思相近即可)
13.(3分)不能删。 (1分)因为“往往”一词强调了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常常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如果去掉,就显得过于绝对。 (2分;语意相近即可)
14.(2分)绊脚石:人生路上的障碍。垫脚石:人生路上不断前进的凭借 (明确两者内涵各计1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15.(4分)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要善待挫折”(或:要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成为生活的强者)(2分;意思相近即可);举例1分(只要与观点相吻合即可);结合事例分析计1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五、 (60 分 )
16.(60 分 )
等级评分标准
40
一等(40-36)
二等(35-30)
二等(29-20)
四等(19-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较具体
感情真实
结构完整
语言较通顺
字迹较清楚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突出
内容不够具体
感情基本真实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不够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偏离题意
中心不够明确
内容空泛
感情虚假
条理不够清楚
语言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不符合文体要求
 
20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较能通过现象
深入本质
较能揭示问题产生
的原因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材料较丰富
形象较丰满
词语较生动
句式较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较有意蕴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像较有独到之处,较有个性色彩
 
【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评分点,不要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 直至满分。
③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④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偏后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B 卷 (50分)
一、诗歌鉴赏 (共4分)
1.(2分)折戟(1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1分;语意相近即可)
2.(2分)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 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1分);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1分)。(语意相近即可;未明确回答“不好”扣0.5分)
二、文言文阅读 ( 共12分 )
3.(2分)B(亡:逃亡)
4.(6分)
(1)(3分)善于作战的人会顺应(或“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并向(对我们)有利的方面来引导它。
(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因”“导”的意思各计1分)
(2)(3分) 孙膑估计(或“揣测”“计算”)庞涓的行程,晚上应该到达马陵。(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度”“至”的意思各计1分〉
5.(4分)(1)抓住魏军轻敌的弱点,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依据: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2)选择有利的地形进行伏击。依据: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每点2分;其中做法1分,依据1分;语意相近即可)
三、阅读 ( 共 22 分 )
(一) 名著阅读 (4分)
6.(4分) 参考答案:第一组:同:两人都本领高强,有勇有谋,好结交好汉;不同:林冲作为一个禁军教头,处事谨慎,安分守己(或:安于现状),循规蹈矩;而武松秉性刚烈,疾恶如仇,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第二组:同:都有治军才能,充满智慧,具有儒将风度。不同:周瑜心胸狭隘(气量狭小),而诸葛亮小心、谨慎,谋事周密。
第三组:同:两人都有倔强的个性和坚韧的毅力,对生活积极乐观。不同:保尔·柯察金有崇高的人生观,见义勇为,大公无私,忠于职守,不怕艰苦,勇于献身;而鲁滨孙是一个富于进取和敢于冒险的人,他乐于劳动,求实苦干,但对土地具有强烈的占有欲。
(说明:语意相近即可;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概括正确各计2分,不够正确酌情扣分 )
 
(二)(18分)
7.(4分)一是因为文章具体描述了杨木桩生命成长的过程及作者对此的感受;二是因为作者抒写了从杨木桩生命的成长中获得的一种生命的感悟和启迪。 (答对一点计2分;语意相近即可)
8.(5分)小枣树是弯腰曲膝、软弱无力的、消极生存的(3分;答对一点计1分),作者描写小枣树的意图在于将小枣树与杨木桩生存的环境条件、生存状态形成鲜明对比(1分),突出杨木桩的坚毅、顽强、积极向上的特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
9.(5分)不矛盾(1分)。这样写形象地表现了“我”对杨木桩的情感变化过程(1分)。文章开头写我对杨木桩的随意,不仅显现了它的普通与不引人注目,而且为下文写杨木桩的特点和抒发自己对它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作了铺垫(1分);结尾这样写抒发了对杨木桩生命成长的惊叹与景仰之情(1分)。首尾相扣,突出了文章的主旨(1分)。(语意相近即可)  
10.(4分)此题是开放性试题,回答能扣住文本,清楚地阐发自已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四、 (共12分)
11.(6分)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内容符合主题要求计2分;语言得体计1分,有感染力和富有文采计3分;字数不够酌情扣分。
12.(6分)(1)(3分)参考答案: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越来越少,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越来越多[或:小学生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 而高中生被动回答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或:小学生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 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低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语意相近即可;从两个方面回答的计3分,只答一个方面的计2分;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
(2)(3分)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学生回答只要能扣住题干要求,所提建议是针对结论而提且语言表达通畅即可计3分,否则酌情扣分。
 
 

编辑者:天津家教网www.tjqhjj.cn)